“市委十三屆七次全會強調,要始終堅持安全發展理念,全面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要完善基層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合理布局應急避難場所,完善分層分級應急機制,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健全監測預報網絡,確保群眾安全感更加充實。”近日,市應急管理局召開黨委(擴大)會議,傳達學習市委十三屆七次全會精神。大家紛紛表示,要聚焦全市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的短板弱項,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全面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推進分析預判能力提升。健全分類監測體系,推進氣象、水文、山洪、地質、地震、海洋、林火等自然災害分類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建設現代化、智能化災害感知網絡。建設綜合監測平臺,積極推進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項目建設,強化對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風險、公共安全風險、生產安全風險、自然災害風險的實時監測和安全預警。開展綜合風險會商,健全多部門、多領域專家參與的綜合風險研判機制,為各級各部門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提供決策參考。
推進應急指揮能力提升。完備應急預案體系,修訂完善市縣應急預案和各類專項預案,編制修訂鄉鎮(街道)和村(社區)應急預案,以及應急處置流程圖、轉移避險路線圖等,常態化開展應急實戰演練,通過演練發現問題、完善預案。完善應急指揮體系,改造提升市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平臺系統,將監測功能、信息傳遞功能、預警功能、應急指揮功能融為一體,為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災害事故處置提供支撐。提升應急響應能力,做好預警信息與響應啟動的有機銜接, 健全叫應機制,著力打通預警發布和應急響應“最后一公里”。
推進隱患排查能力提升。針對災害易發頻發、多災并發群發、災害鏈發,承災體高敏感性、高脆弱性和設防不達標等重點隱患,強化常態災害風險隱患排查,建立臺賬、列出清單。組織開展重要基礎設施、重大危險源等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因時、因地、因人制宜落實防控措施,壓實責任人和責任措施。
推進風險防控能力提升。增強緊迫意識,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的方針,堅持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加快提高全社會抵御自然災害的綜合防范能力。增強責任意識,將防災減災救災納入黨政議事日程和地方政府目標責任考核體系,推動建立權責一致、失職追責的責任體系。增強防范意識,找準所在地區和職責范圍內的重大風險,扭住關鍵領域、關鍵風險、關鍵問題,做到心中有數、對癥下藥,廣泛宣傳教育,推動提升市民的安全意識、危機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
推進災害防御能力提升。謀劃建設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森林火災應急指揮通信系統、市應急救災物資儲備中心、森林火災撲救能力提升等建設項目。科學規劃布局防洪和城市防洪排澇體系,加強水庫調控和河道整治、堤防建設,開展區域性地震安全性評價,健全完善“天空地”一體化林火監測預警體系,構建以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的綜合防災減災體系。
推進搶險救援能力提升。加強軍地應急救援協調聯動,強化專業應急救援力量,支持社會救援力量發展,優化全市應急救援力量布局,形成全市“就近調配、快速行動、有序救援”的應急救援隊伍體系。開展專職應急救援隊標準化創建,加強企業、鄉鎮政府應急救援隊伍戰斗力建設,組織開展多災種實戰化訓練,不斷提升綜合應急救援能力。
推進物資儲備能力提升。加強救援指揮通信等裝備儲備建設,充分考慮重特大災害發生后,在斷電、斷網、斷路等極端災害環境下,有裝備、有平臺、有隊伍,保證第一時間能將災損信息報送出去,第一時間能接收傳達救援指揮機構的調度指令。加強應急物資儲備,按照實物儲備、協議儲備、生產能力儲備、鼓勵家庭儲備相結合的方式,優化應急物資儲備,增加儲備品種和規模,建立快速調撥機制,與群眾需求精準對接,千方百計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
消息來源于:秦皇島日報
沒有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