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白糖市場價格與成本價長期倒掛,糖企大面積虧損,“賣一噸糖,虧幾百塊錢”成為中國制糖企業難以擺脫的窘境。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內食糖市場依舊處于政策主導的市場,在政策尚未明朗之時,后期糖價走勢充滿了不確定性。
處在三年熊市周期尾部的白糖,一有風吹草動,便能在市場上燃起一把火。7月以來,白糖價格似有爆發之勢,股期標的聯動上漲。
7月8日,鄭商所白糖期貨價格盤中最高觸及5318元/噸,創逾兩個月新高。在鄭糖期價止跌上漲的同時,近期A股糖業股也出現顯著回暖。Wind數據顯示,截止7月11日,本月以來,糖產業指數累計上漲4.2%。個股方面,粵桂股份漲16.7%,中糧糖業漲8.87%,ST南糖漲14.58%。
市場普遍認為,刺激這一爆發行情的引爆點主要是六月份產銷數據的利好。據中國糖業協會數據顯示,2018/19年制糖期全國共生產食糖1076.04萬噸(上制糖期同期產糖1031.04萬噸),比上制糖期同期多產糖45萬噸。截至2019年6月底,本制糖期全國累計銷售食糖761.29萬噸(上制糖期同期銷售食糖650.65萬噸),累計銷糖率70.75%(上制糖期同期63.11%)。
此外,一位國際食糖貿易企業人士還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白糖價格走勢受到市場多重聲音的影響,如印度前期的干旱天氣導致印度產量預估下降,使糖價受到支撐,巴西制糖比的下調和乙醇的銷售強勁,也給市場看漲情緒添了一把火。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糖價從2016年9月底的高點24.10美分/磅回落至2018年8月底的9.91美分/磅,到目前依舊徘徊在12美分/磅附近。長期價格低迷的糖市,像久旱的大地,總是在等待著一陣風或一場雨。而對于廣大制糖企業來說,擺在面前的是巨大虧損和較大的不確定性。
普遍虧損
在國內,制糖業素有“甜蜜的事業”之稱,但是,近年來白糖市場價格與成本價長期倒掛,糖企大面積虧損,“賣一噸糖,虧幾百塊錢”成為中國制糖企業難以擺脫的窘境。
廣西糖業相關數據顯示,廣西糖業的生產總成本在5800到6000元/噸之間,以7月11日廣西制糖企業新糖含稅報價5280-5320元/噸(廠內提貨價)計算,糖企依舊面臨一噸600元左右的虧損。
在南寧糖業明陽糖廠副廠長黃海看來,糖價的低迷已經給他們糖廠的經營帶來困難。“第一是甘蔗支付的問題,沒有錢支付給農民;第二是對下一步的檢修可能有影響,沒有資金來投入進行技改,還有檢修,這樣可能對下一步的經營生產帶來很大的困難。”6月份,黃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是說。
據了解,明陽糖廠在2017/2018榨季投入了一個多億資金進行技術改造,以此來降低生產成本,無論是產糖成本,還是產糖率,明陽糖廠都是廣西南寧市江南區最好的糖廠之一,即便如此,總體算下來它們還是虧本。
不僅是明陽糖廠,國內其他制糖企業都面臨著同樣的難題。廣西來賓市興賓區東糖鳳凰糖廠表示,為了給蔗農付甘蔗款,它們廠虧本賣了三分之二的白糖。一位接近糖廠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今年糖廠普遍虧損,只有極少數財務成本低(融資成本低、出糖率高)的企業有微薄的利潤。因經營效益差,銀行貸款又成了一大難題,擺在糖廠面前的是,下一個榨季來臨,甘蔗款又該從哪里來。
根據中國糖業協會數據,目前我國共有4000萬糖農,制糖企業(集團)46家。糖廠216家,去年銷售收入677億元,制糖企業虧損19億元。這種大面積的虧損情況,在廣西地區尤為嚴重。
近年來,糖價大幅下跌以及甘蔗采購價格偏高,部分涉糖企業出現大額虧損。公開資料顯示,在公司食糖產銷量、營業收入和銷售商品及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均比上年增長的情況下,南寧糖業2018年凈利卻虧損了13.63億元,同比下滑603.93%。由于公司2017年及2018年連續兩年凈利為負,公司股票已被實施“ST”退市風險警示。
南華期貨白糖分析師邊舒揚對記者表示,我國是食糖凈進口國家,每年大概有三分之一的食糖來自海外。食糖價格持續低迷是連續多年的供應過剩所致,主要根源來自于國外。
近幾年全球糖產量不斷增加,供給過剩明顯,紐約原糖價格指數從2016年的23美分/磅,下跌至最低10美分/磅附近,跌幅達56.5%。而國內白糖主產區政府托底蔗糖收購價,導致廣西制糖企業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深圳前海盛世喜鵲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周俊還對記者指出,2019年廣西制糖成本普遍在5500元/噸以上,從而造成白糖內外價差一直偏大,一方面國內制糖企業在配額內進口廉價的原糖,另一方面過大的內外價差吸引非法企業或個人大量走私白糖,打壓國內價格,導致國內現貨價格一直低于廣西糖廠成本。
在北京嘉志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科看來,國內蔗糖價格倒掛其實是市場化作用的結果。他指出,相比于廣西糖廠5000-6000元/噸的產糖成本,新疆甜菜產糖總成本約5000元/噸,進口糖成本更低,配額內的進口3000-4000元/噸,配額外的進口約4800/噸,均低于甘蔗糖成本,價格市場化攤平以后,對蔗糖廠的沖擊的確會比較大。
難以翻身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內食糖市場依舊處于政策主導的市場,在政策尚未明朗之時,后期糖價走勢充滿了不確定性。至于制糖企業生存狀況能否改善,恐怕也難以持樂觀態度。
據悉,為了保障國內食糖產業的發展,國家在2017年5月對配額外的食糖進口征收了保障措施關稅,實施期限為3年且實施期間措施逐步放寬,即從2017年5月份起,配額外食糖進口關稅將由95%逐年降低5個百分點,到2020年5月份到期。這項關稅的實施,直接的結果就是進一步拉大了國內外糖價的價差,筑起了一道價格大壩,保護了競爭力較差的國內糖業產業。
按理,5月22日,配額外食糖進口關稅應由90%下調至85%,這是市場對于2019年許可證發放預期的關鍵時間節點。然而,市場卻等來了另一個重磅的消息,巴西UNIC稱中國將在2020年5月前取消對巴西糖的額外進口關稅。這也意味著到那個時間點之后配額外進口糖的關稅重新回到50%水平,成本大幅下降,進入國內市場的價格可能在4000元/噸左右,極大利空國內糖價。對此,截至目前國內官方并沒有作出回應。前述國際食糖貿易企業人士認為,明年進口關稅到期具體如何實施,這種不確定性將會給食糖企業和投資機構帶來極大的風險。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海關打擊走私力度加強。僅6月份以來,公開報道的就有兩起白糖走私案。上海海關查證走私白糖8萬余噸,案值達7.5億元。蘇州查獲涉嫌走私白糖500余噸,案值約250萬元。在業內人士看來,糖價上漲也有“海關緝私”的功勞,未來走私糖能否得到控制對國內糖價也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從國際市場來看,當前全球原糖供求情況出現好轉,今年印度、泰國的產量會有所下降,而庫存問題也會隨著時間逐步改善。國際糖業組織ISO最新預估19/20年度全球供應短缺300萬噸。基于此,邊舒揚認為,中長期來看,全球產量的下降對國內糖價利好,不過短期糖價還是受到庫存的壓制,近期多空的激戰會比較頻繁。
大地期貨有限公司白糖事業部總經理繆紅波也表示,國際糖價無論從基本面還是技術面來看,都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觀,底部基本可以確定,不確定的是巴西未來匯率走勢和印度來年的產量及如何消化巨大庫存的問題。他認為,如果在國內政策干擾較少的情況下,內外聯動會較為明顯,進口糖成本將決定明年國內價格的運行區間。
目前國內外并沒有出現明顯改變供應預期的驅動因素,特別是國內潛在的利空仍有。“目前白糖的運行周期仍處于熊市末期,牛市啟動的條件尚不具備。”周俊認為糖企今年“翻身”的概率比較小。繆紅波也認為,目前國內食糖產銷率已經過半,后續進口糖、國儲糖以及兌付蔗款壓力依舊存在,今年糖企普遍虧損已成定局,國內糖企生存狀態恐難以改善。
轉自:農產品期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