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提升稅收立法制度化、稅務執法規范化、稅務司法專業化水平等,推進深化依法治稅與引導合規經營有機貫通。
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依法治稅作為市場經濟的法治基礎,通過建立穩定透明的稅法環境,引導企業合規經營,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促使企業在依法納稅過程中不斷強化法治意識
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依法治稅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企業合規經營、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治化的關鍵途徑。
引導企業合規經營。一是稅收法定原則確保規則統一性。稅收法定原則是稅法的核心原則,要求稅收制度的設立、修改和廢止均由法律明確規定,包含稅收要素法定、稅收要素明確、依法征收等子原則。明確的法律框架有助于穩定企業的法律預期,減少因隨意性執法或政策頻繁變化帶來的經營風險,促使企業依法履行納稅義務。二是稅收中性原則促進公平競爭。稅收中性原則強調稅收政策的中立,不主張通過稅制的激勵性或懲罰性措施扭曲市場資源配置,以確保稅負公平來避免稅制對特定行業或企業的不合理傾斜,從而為經營主體提供平等的稅收環境,促進企業間良性競爭,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三是明確法律責任強化企業守法意識。依法治稅通過明確逃避稅等行為的法律后果,強化對稅收違法行為的威懾力,企業為避免高昂的違法成本,更傾向于完善稅務合規管理,主動履行依法納稅義務。
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是保障國家財政收入穩定。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工具。依法治稅通過規范稅收征管程序,提升稅收征管效率,確保財政收入穩定,為國家履行公共服務職能提供財力支撐。二是提升市場資源配置效率。通過依法治稅,企業能夠在公平公正的稅收環境下合規經營,資源的流動和配置也更加高效。同時,通過依法依規實施稅收優惠政策,精準引導資本和技術流向國家重點扶持領域,有助于優化產業結構。三是優化市場營商環境。依法治稅不僅規范企業行為,還通過稅收立法、執法和司法實踐,促使企業在依法納稅過程中不斷強化法治意識,有助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
推進深化依法治稅與引導合規經營有機貫通
推進深化依法治稅與引導合規經營有機貫通,需要在稅收立法、稅務執法、稅務司法及合規文化建設等多個層面協同推進。
稅收立法制度化:奠定稅收法治基礎。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稅收立法應覆蓋稅種設置、稅率調整、征管程序等關鍵環節,避免法律漏洞和模糊地帶。提升法律的位階層級,減少臨時性政策調整對企業的影響。注重稅收立法公平性。在稅收立法過程中,應當聽取企業、行業協會等利益相關方的意見,確保法律兼顧不同經營主體的利益,提升法律公平性與可接受性。完善國際化稅收規則體系。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國內稅收立法應努力實現與國際稅收規則的接軌,幫助跨國企業更好地適應國際稅收合規要求。
稅務執法規范化:確保執法規范與效率。提升執法透明度。稅務機關應嚴格依據稅法開展稅務執法,避免選擇性執法或過度執法,增強企業對稅法的信任和遵從。推進智慧稅務建設。借助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對高涉稅風險企業加強精準監管,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提升執法效率。優化執法方式。稅務機關在執法過程中,應加強對企業的稅法宣傳和政策輔導,幫助企業更好地理解稅法要求。
稅務司法專業化:提供救濟與平衡機制。強化稅務司法的監督作用。司法機關在審理稅案的過程中,對稅務機關行為開展合法性審查,對稅務執法進行法律監督,避免行政權力濫用,保障企業合法權益。推動稅務裁判專業化建設。建立專門的稅務審判庭,配備具備財稅專業知識的法官,確保復雜稅案得到公正審理。優化稅務爭端解決機制。完善行政復議機制,適時引入稅收仲裁機制,降低企業合規成本,增強企業對稅法的信任。
協同共治推進企業合規建設。建立政企協同機制。稅務機關可以與行業協會、企業聯合會等機構合作,建立稅務合規咨詢與輔導機制,幫助企業準確掌握稅法動態和政策要求,降低合規成本。構建稅務激勵機制。健全納稅信用評價等制度,對納稅信用等級高的企業給予融資支持等政策傾斜,形成“合規得益、違規受罰”的正向引導,引導企業自覺履行依法納稅義務。強化社會共治格局。推動稅收治理向社會共治轉變,引導涉稅服務專業機構等參與合規服務,發揮其專業優勢,提升企業合規經營能力;加強公眾監督和媒體宣傳,形成全社會共同支持政府依法治稅和企業合規經營的良好氛圍。
(作者:侯卓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郭金鑫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