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白糖價格漲了不少,雖然在現貨價格上表現的還不太明顯,但期貨價格已經顯示出突破上行跡象:自4月份以來,鄭州商品期貨交易所白糖期貨主力合約,K線連續三周飄紅,1909合約期貨價格已從5000元上漲至5400元/噸左右,盤中創出5439元/噸的最高價刷新了去年6月份以來的10個月最高紀錄。白糖上漲行情的突然啟動,讓很多投資者難以理解,因為從供需關系來看,當前國內食糖基本面并沒有發生太大變化。百思不得其解之后,國際油價上漲成了部分人的說辭,為什么呢?
這得從生物燃料說起,甘蔗是熱帶、亞熱帶制糖的主要原料,而甘蔗還有一項用途,就是可以加工成乙醇。多年以來,巴西一直是全球最大食糖生產國,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甘蔗乙醇生產國。作為貧油國的巴西,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就開始推廣和使用乙醇汽油,并且其摻混比率一度達到25%以上,遠遠高于國內當前的10%。這樣,國際油價上漲勢必推高乙醇價格,進而提振甘蔗制醇的產能。說一個例子可能會讓人更直觀:2018年9月巴西大選前夕,當候選人博索納羅民調攀升之時,投資者認為會推動甘蔗制醇產業發展,在短短幾個交易日內,國際原糖價格從不滿10美分飆升至13美分/磅。
甘蔗制醇產業的蓬勃發展,擠壓了食糖的原料來源,供應減少預期將進一步推動價格的上漲,同時又可造成產業格局的變化。由于甘蔗制糖不斷減少,印度曾一度將超越巴西,成為全球最大原糖生產國。不過近年來,不僅僅是巴西,印度和東南亞等主要生產國,也都有推進甘蔗制醇產業或計劃。這就是為什么每遇到白糖價格上漲,就有很多人拿國際油價說事的原因。但事實真就完全如此嗎?
我們不否認原油和乙醇的替代關聯,但是要問白糖上漲和國際油價上漲的關系有多大,就不好說了。就拿這輪油價上漲做個比較,自今年1月初以來,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從不足45美元一度飆漲至64美元/桶,漲幅超過40%,而代表國際食糖價格走向的美國洲際交易所(ICE)原糖期貨價格指數,一季度只是微幅上漲了5.09%,這樣的漲幅不僅無法與油價相比,甚至遠遠低于和國際油價關聯不大的其他商品。更何況,國內白糖價格與國際原糖價格關聯度也并不是很高。
再回到問題的原點,無論是商品期貨還是其他證券產品,其價格的漲跌雖然代表后市的主流預期,但也是通過交易中的資金博弈而顯現的,這也就使得短期走勢和長期趨勢背離的情況經常出現,而人們總想在多空交織、千絲萬縷的信息中找到支撐自己看法的依據。這樣一來,符合操作方向的信息便被無限放大,背離信息往往被當作是“噪音”而舍棄。而在商品市場中,國際油價往往被看著商品整體價格走勢方向,在當前國際油價上漲之際,面對白糖的上漲,再次說起油價或許也是情理中的事情。
作者:XXX;來源:半點財經;農產品期貨網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