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作爱色网免费,亚洲国产日韩一区三区,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无码中文久久精品无码中文

報告顯示:東南亞已成中國快遞企業"走出去"合作熱門地區

Date:2020-10-22 9:50:55Hits:0

中國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此前發布的《中國快遞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19—2020年)》顯示,東南亞已成為中國快遞企業“走出去”合作的熱門地區,中國企業的高效、便捷服務受到東南亞民眾歡迎,其成熟的運營模式也帶動了當地快遞物流業發展。

專業高效

快遞服務贏得口碑

東南亞地區人口約6.5億,移動互聯網滲透度高,但物流基建不足等影響了快遞行業的發展。隨著百世、京東、閃電達等中國快遞企業到東南亞國家開展業務,東南亞民眾日益感受到中國快遞的速度與便捷。

在曼谷西南郊區,時近傍晚,閃電達快遞拉山分撥中心的交叉帶分揀機啟動,開始一天中最忙碌的時刻。“拉山分撥中心每天要處理50多萬件快遞,700多輛卡車從這里駛向泰國各地,其中6輛駛向拉農府,那是我們‘次日達’服務的最南端。”閃電達快遞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李發順說,閃電達2018年在泰國開展業務,目前已有3500多家門店和19個分撥中心,遍布全泰77個府,訂單量穩定增加,“這說明泰國民眾對我們的服務很認可”。

閃電達快遞是阿里巴巴集團發起的世界電子貿易平臺(eWTP)主要投資企業,在泰國快遞市場份額排名穩居第二。“現在,用閃電達發快遞到清邁,兩天就能到,比以前節省了一半時間。”曼谷市民維塔婭告訴記者,以前她發快遞必須要去門店,排隊、填表等流程麻煩,后來有了閃電達的免費上門攬收服務,“我不出門就能寄東西,太方便了!”

塔威克·敦叻是泰國南部拉農府一所中學體育老師,多年來一直從首都曼谷購買足球、籃球、運動服等體育用品。從今年開始,曼谷的經銷商通過閃電達給敦叻發貨。“拉農府距離曼谷580多公里,以前發普通貨運需要3至5天,現在當天訂購,次日中午就送到學校,運輸費用還更便宜。”敦叻說。

全球知名家居用品企業宜家2014年開拓印尼市場,當地的幾家門店選擇和京東物流合作后,后者提出并執行了專業的整套運營方案,宜家的績效在3個月內有了明顯提升。宜家方面表示,京東物流將中國的成熟經驗帶到印尼,“中國快遞行業的專業和高效值得信賴”。

拓展業務

創造大量就業崗位

吉拉蓬·東帕是閃電達曼谷乍都節區網點的主管。“我去年剛剛加入閃電達。疫情對泰國經濟沖擊巨大,但我們的工作量一直在增加,我的工資還漲了2000多泰銖(1元人民幣約合4.66泰銖)。”吉拉蓬·東帕負責的網點有50多名快遞員,大家都很有干勁,“快遞業在泰國剛剛興起,未來令人期待。”

“中國資本和技術幫助泰國發展了快遞行業,還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為當地培養了行業人才。”吉拉蓬·東帕坦言,這里的工作經驗為他將來創業打下了基礎。

今年7月,百世集團在馬來西亞、柬埔寨和新加坡的快遞業務正式投入運營;在緬甸,中通集團已建成木姐、曼德勒和仰光三大緬甸國內轉運中心,并不斷完善運輸主干線及各地網點運輸分支線;圓通國際于2019年正式開通越南國際快遞包裹業務;順豐投資了緬甸物流企業KOSPA,并在印尼成立合資公司主營電商和快遞業務……

泰國法政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阿頌西表示,快遞物流業是一個國家基建水平的體現,東南亞各國都在努力完善發展快遞物流業。中國快遞企業擁有較成熟的發展模式,東南亞國家可以學習借鑒相關經驗和技術,推動本地物流等服務產業快速發展。

互聯互通

電商助力經貿發展

國際市場調研公司尼爾森日前發布的一項報告顯示,疫情防控期間,東南亞民眾網上購物消費增長明顯。隨著數字技術廣泛應用,跨境網購和電子商務日益繁榮。

尖竹汶府是泰國著名水果種植基地,以盛產榴蓮聞名。56歲的榴蓮種植園主烏拉蓬說,上半年泰國疫情嚴重時,正值榴蓮收獲季節,很擔心榴蓮滯銷。“通過電商平臺,尖竹汶榴蓮特別受中國消費者歡迎,甚至賣出了更好的價錢。”烏拉蓬表示,疫情防控期間,一直未間斷的泰中跨境物流讓泰國果農收益有了保障。

泰國商業部的數據顯示,中國是泰國榴蓮的最大出口市場。今年上半年,泰國向中國內地市場出口榴蓮達10.22億美元,同比增長140%。

今年2月份,東盟首次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和東南亞國家之間的跨境物流顯得愈發重要。在此前舉辦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百世發布了東南亞“自郵寄”服務產品,主要提供中國與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新加坡五國之間的跨境物流服務。

泰中“一帶一路”合作研究中心副主任唐隆功·吳森提蘭谷表示,近年來東南亞電商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和電商相輔相成的現代快遞物流產業也迎來重要發展機遇。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受疫情影響較大,完善基礎設施、發展快遞產業是對抗經濟下行風險的方式之一。“泰國歡迎中國快遞企業帶來新模式、新技術,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推動互聯互通,助力東南亞本土快遞網絡建設,進一步振興地區經濟發展。”

轉自《中國物流與采購網》